拟黑多刺蚁养殖

一、分化和繁殖

  • 拟黑多刺蚁的分化简单,无性蚁仅仅只有工蚁(没有大工蚁、小工蚁、兵蚁),有性蚁有雄蚁和雌蚁。只有蚁后具有繁殖能力,在繁殖出的卵中绝大多数是无性蚁,少数是有性蚁。同群落的同种分化的拟黑多次蚁,和同分化不同地域的拟黑多刺蚁,在形态特征上会有所差异,但仍然是同一物种。
  • 拟黑多刺蚁的繁殖和绝大多数蚂蚁一样需要经历一个“婚飞”的过程,同巢或者是异巢的有性蚁(带有翅膀)飞出巢穴与异性别的蚂蚁繁衍,交配后雄蚁力竭死去,雌蚁体内得以储存数亿量的精子,成为蚁后。蚁后在“婚飞”后通常躲入湿软的泥土或植物纤维的分析中,断翅为食,待产出下一批工蚁逐步发展成新群落。
  • 蚁后的寿命在两年左右,拥有者比工蚁更为敏感的视觉和嗅觉因此更加容易受到环境的刺激;工蚁的寿命在四个月左右,双颚有着较为强大的咬合力,尾针能够分泌蚁酸。

二、筑巢行为和饲养环境

  • 拟黑多刺蚁有着独特的筑巢行为,根据空气湿度与温度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筑巢方式。春末夏初的大雨过后,空气潮湿,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以上,蚂蚁会从选择从土巢中搬出,在树枝上筑巢;秋季末,在温度下降到20摄氏度以下,蚂蚁会回到土巢。不同地区的拟黑多刺蚁在巢穴的选址时间上有所差异。
  • 土巢的建造和多数蚂蚁一样,根据湿度分布出功能各异的巢室,通道连接巢室。
  • 树巢的建造以拟黑多刺蚁幼虫吐的丝为基本工具,粘合蚂蚁能够采集到用于筑巢的各种纤维,搭建成巢穴。自然界中拟黑多刺蚁的树巢通常呈不规则球状,附着各种纤维,总体颜色会因为蚂蚁的体色呈现不均匀的灰色。
  • 拟黑多刺蚁的适应力:不苛求高湿度环境,存活温度在7到40摄氏度之间,适应生存温度在25到32摄氏度之间,30摄氏度为最适合繁殖的温度。它们有着高超的筑巢能力,会自行搭建出适合生存的巢室。
  • 人工饲养的最佳环境:湿度计显示空气湿度百分之九十,温度30摄氏度左右,空气流动缓慢(过分流动的空气会使得蚂蚁的信息素紊乱)。

三、饮食和习性

  • 拟黑多刺蚁与多数蚂蚁的饮食习惯一致,喜甜食,喜昆虫。刨根问底来说,蚂蚁的生存必要的要素有水、糖分、蛋白质(重要程度从左至右递减),不必要的有维生素、微量金属元素,这些要素的补充通常能够通过一种食物得到满足,也可以在人工饲养下有指向地提供某个元素。
    根据本人的养殖经验得出,最合适的食物是活食,也就是白蟋蟀、樱桃蟑螂、杜比亚蟑螂、黄粉虫这一类常见的爬宠活食饲料,活食能够一次性提供全部所需,该方法的缺点在于需要养殖活食,并且一定要保证活食健康,另一个缺点是产生垃圾过多,侵占蚂蚁的生存空间;
    其次是巴特尔配方,由1个打发的生鸡蛋、500ml水、60ml蜂蜜、5g琼脂、1海盐和1g维生素,加热混合而成,冷却后得到果冻状的食物,这是实验室养殖常用的配方,是大多数蚂蚁的不二之选,该方法的缺点是制作过程复杂,且一次制作出的食物分量较大需要冰箱保存,每次投喂也不能过多,巢穴的高湿高温会使其变质加快,蚂蚁过多食用变质食物以发生传染病,变质食物也容易招引霉菌和螨虫;
    再而是蜂蜜和蜂王浆混合液,蜂蜜多于蜂王浆,远少于溶剂,该配方简单可行,其缺点是没有补充足够的蛋白质,长期如此投喂有碍种群扩大;
    最后是只投喂冰糖和水,仅仅只能维持蚂蚁的生命活动。
  • 拟黑多刺蚁的交流,蚂蚁群体是一张巨大的发达的双向的信息网,最核心的是蚁后(该蚂蚁可以多后并存,一窝蚂蚁多个中心),最外围是巡逻和警戒的工蚁。蚂蚁主要依靠气味信息来交流,其次是震动,气味信息最常用的交换方式是分享食物,蚂蚁的囊部除了有一个满足自己生存的主胃,还有一个社会胃,社会胃能够储存多余的食物,达到搬运和保险的效果,气味也随着食物在蚂蚁群体中传递,是蚂蚁的语言。部分担任“粮仓”的蚂蚁会尽量多的储存食物。
  • 拟黑多刺蚁的行为,除了上述的筑巢、饮食、互哺、震动和警戒之外,搬运垃圾也是极其常见的行为。蚂蚁会将食物残渣、粪便、同伴尸体和各种碎屑视为垃圾,会在离巢穴较远处并且湿度高的地方堆放垃圾(蚂蚁的卵和幼虫也需要在湿度高的地方成长,所以人工养殖时需要在离巢较远的地方滴水以诱导蚂蚁堆放垃圾),这一习性来自蚂蚁的“填水”行为。

四、养拟黑多刺蚁的常见问题

  1. 给了东西不吃?
    要么是吃饱了,要么是喂的东西里的要素它们不缺,要么是食物变质。
  2. 繁殖不积极?
    在温度合适并且不缺水的情况下,蚂蚁繁殖不积极原因有三,其一是缺少蛋白质,其二是蚂蚁尚未适应环境,其三是蚁后是个不给力的弱后。
  3. 大量蚂蚁到处爬到处走?
    其一,环境不合适,蚂蚁在探索环境想找到新家;其二,气味、光照、温度发生了突变;其三,突然的震动。
  4. 蚁后出巢活动?
    环境实在是不适合蚂蚁筑巢,或者是蚂蚁搬家,或者是有吃不动的食物需要蚁后登场(只有在种群数量少的情况下才会需要到蚁后亲自觅食)。
  5. 同一窝蚂蚁打架?
    个别蚂蚁气味丢失。
  6. 带翅膀的蚂蚁总是死?
    死的一般是雄性繁殖蚁,该蚁生命力脆弱且存在感低。
  7. 叼着尸体到处跑?
    蚂蚁个体的行为是充满随机性的,到处跑就是没找到垃圾点,总会这样瞎忙活。
  8. 叼着蚁后?
    蚂蚁搬家,蚁后找不到路需要被工蚁叼着。
  9. 爆螨虫?
    螨虫的来源一般是野外的食物,通常养殖的活食只要保证健康是不会带有螨虫的,螨虫只有拟黑多刺蚁双颚大小,靠着吸取蚂蚁体液存活,但不致命,目前养蚂蚁的没有能够有效消杀螨虫的手段。
  10. 发霉?
    巢穴湿度高,必然会发霉,人工养殖必须面对的事情。蚂蚁会原远离霉菌筑巢,原理上巢穴只要足够大就总有没发霉的地方。